邓州门户网,邓州在线 邓州门户网手手机app
  邓州吧   茶馆杂谈   中华文明探源:考古发现中国中华诞生有邓国邓伯之功盂爵为证 图
返回列表
查看: 78648|回复: 4
收起左侧

[邓州事儿] 中华文明探源:考古发现中国中华诞生有邓国邓伯之功盂爵为证 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7 13: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卧马先生1 于 2023-12-28 10:34 编辑


中华文明探源:考古发现中国中华诞生有邓国邓伯之功盂爵为证 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11.jpg
22.jpg
CCTV-4《鲁健访谈》 20230120 对话赵辉:https://tv.cctv.com/2023/01/20/VIDE2sW07LD5cuvhDoEooMCg230120.shtml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民族科学家赵辉:2023-01-07撰文“盛世华诞!考古发现终于解开最初中国中华诞生的历史源头”文章,引用“2017破译“华”字,解开《盂爵》成王迁都大典”与“2017重释“叔夨方鼎”解周成王迁都举行中华大典之谜”两项“华”字青铜铭文文字研究成果,其中的“盂爵”铭文就介绍了邓国邓伯与探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寻找中华民族的摇篮、破解最初的中国诞生地、解开中华民族概念的产生时间的文字考古证据。
     参看:盛世华诞!考古发现终于解开最初中国中华诞生的历史源头 2023-01-07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 中国民族科学家 赵辉  夏朝与诗经研究 《网易》:https://www.163.com/dy/article/GI2OJRFR0528NB0P.html
     (作者:赵辉 中国民族科学家)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寻找中华民族的摇篮、破解最初的中国诞生地、解开中华民族概念的产生时间,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追宗溯源理清中华文化的形成脉络,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提高中华民族自信的关键一环。
    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夏文化研究工程中,确立最早的中国中华概念形成于何地何时,无疑是最关键的一步,是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溯源工程的重中之重。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最早的中国”与西周时期的东都成周有着密切关系。而出土的西周时期青铜器【何尊】铭文“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明确了西周成周与“最早的中国”的关联关系,成为中国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早期中国概念形成的关键原始材料;并形成了西周时期的东都成周城,为“最早的中国”概念产生的普遍共识。
88.jpg
    虽然“最早的中国”概念产生于成周,学界基本达成共识,但是,西周的成周城地理位于今天的什么地方?却仍然是中国历史研究与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与解密。流传已久的史学观点是,成周就是洛邑,洛邑就是成周,也即今天的洛阳。但即便如此,当今考古发现与出土文物并无任何的实据可以证明洛邑可以等同于成周。从出土的西周时期早中晚的考古文物来看,并无任何支持这一观点的原始文物。而种种历史文物表明,洛邑与成周是西周时期同时存在的两处重要城池,而非同一城池。 因为成周承载了西周王朝统治东方诸侯的东都重任,因此,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屡屡出现关于周王与成周的铭文记载,如【何尊】【兮甲盘】【盂爵】等;而关于洛邑与周王统治相关的历史文物,如青铜器铭文至今没有发现。由此可见,成周是西周时期与周王密切相关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具体地名——成周,将成周与洛邑等同实乃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一大误区;将成周等同于洛邑,是中华文明探源与夏文化研究无法深入推进的历史错误,也是对中国历史的不负责任,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学术研究。
    根据笔者多角度、多证据、多方法、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西周时期的成周城实际位于“通道于九夷八蛮”的中国农耕文明中心、中国南北气候交界的淮河中游、中国东西地理交汇的四方湖古城之天下中国。盛世华诞——西周王朝初期的“成康之治” “成康盛世”形成了最初的中国,诞生了最初的中华概念与中华民族认同。
   中国在五百多年的殷商王朝统治时期,地区氏族矛盾对立,集中表现在黄河下游的殷商王朝贵族阶级对“西土之人”的羌族部落周氏族群与南方淮夷氏族夏氏族群的血腥统治。在殷商王朝殷墟遗址的贵族大墓中出土了大量的以西方羌族人和南方淮夷人为祭祀品的人头骨。在举世闻名的出土司母戊鼎的大墓中,“结果发现这一座墓的墓道里,在22个人头里,最少有13个或者14个数据是跟西北边的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司母戊鼎的墓里也用了很多的羌人祭祀。但是反过来讲,为什么只有13个或者14个呢?因为其中有一个比值稍微近一点还不敢判断,另外有6个是南部的。这也就是说,商朝的人除了杀羌人还杀其他地方的人。”“1999年我们考古队继续在河南安阳发掘,我们在挖到一座稍微大点的墓葬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件青铜甗,这件甗上的腔体部位赫然又有一个人头。”“查甲骨资料发现,商王朝快要灭亡的年代曾经发动过一场战争,往东南打。甲骨学家把它整个都列出来了,叫征人方(夷方)。商朝人征人方的时候打到了东南方向,可能在安徽一带”“知道他的方位了,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又专门请了非常有经验的体质人类学家进行观察分析判断,结果发现这个青铜甗里的人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但我们可以推想这个人头可能是邻近国家的首领或者首领的家人,被抓了杀了,然后还给煮了。”(唐际根)。由此可见,生活在殷商时期的西土羌人与南方淮夷人是生活在一个怎样的血腥时期。
    公元前1046年,蓄势谋划已久的周武王,利用商纣王将商王朝全部武力用来镇压淮夷人的机会,一举灭亡了殷商王朝。在消灭了以殷墟为标志的商王朝后,周武王和平收复了殷商王朝在南方的经济与军事中心“大邑商”,将“大邑商”的殷商王朝贵族遗民迁往“洛邑”。在中国南北分界、“天下之中”的淮河中游“大邑商”四方湖古城营建统治东方的西周东都成周城。这正是历史中记载的“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在摄政四年建设了侯卫兵所洛邑管制从“大邑商”迁移过来殷商遗民,摄政五年将“大邑商”营建为成周城。 “通道于九夷八蛮”的成周城营建完成的同时,周成王与周公“兴正礼乐,度制於是改,而民和睦,颂声兴”。于是,周成王在淮夷之地的成周城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诸侯大会“成周之会”。《逸周书》第五十九篇《王会》,记载了成周之会的空前盛况及各方贡献。“成周之会,天子南面立。。。唐叔、荀叔、周公在左,太公望在右;堂下之右,唐公虞公南面立焉;堂下之左,尹公、夏公立焉。。。自古之政,南人至,众皆北向。”等等。
    《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西土之人的周氏部落在灭掉了商王朝后,如何安定富裕的淮夷地区,团结广大的淮夷诸侯,是西周王朝维持政权的首要任。“服国八百余”臣服的八百余外姓诸侯,大部分当为东南地区的地方诸侯,让他们归顺臣服于西周王朝才是西周王朝兴盛的标志。否则,将重蹈殷商王朝灭亡的覆辙。因此,周成王在淮夷地区的四方湖古城成周城举行“成周之会”,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团结广大的东南地区外姓臣服诸侯,实现广大中国地区的氏族和解与各民族团结,建立有广泛民族基础的中华民族社会。
    “隹王初华于成周,王令盂宁邓伯,宾彝贝用,作父宝尊。”【孟尊】。周成王为了成功举办“成周之会”,为了圆满完成各氏族部落民族团结的大典盛会,周成王命令盂伯、宁伯和邓伯,分别负责成周之会华诞庆典时,接待天下诸侯大宴宾客的宴宾之用;负责美酒及彝尊酒器的筹备制作以备庆典之用。 盂爵,据传出土于清代道光年间,为所知商周时期铭文最多的青铜爵,堪称“爵中之王”,记录了周成王举行“成周之会”期间的一个具体细节。但其中的一个不为中国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所关注的关键文字,却记录了我们中华民族诞生的历史时刻,成为我们破解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证据。
  “盛世华诞”是我们中华民族对国家诞辰日最崇高的称谓,形容国家对内经济繁荣、民族团结、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对外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如果没有其他证据的话,【孟尊】中的“王初华于成周”是记录中华之“华”的最早记载,也是最完整、最全面、最原始地体现了“中华”之伟大历史意义与地理意义。“王初华于成周”,周成王最初建立中华民族于成周,也只有周成王在淮夷四方湖古城成周举行“成周之会”的各地区、各民族团结的空前盛况,才匹配的上最初中华民族诞生的历史时刻。
     在笔者的前期研究中,“华”字的形象意义为对淮河、涂山、荆山及周边水系的形象地理地貌刻画,是对大禹治水地区山川的象形刻画。四方湖古城成周城,正是位于淮河涂山北一十五公里处的北淝河之畔。“王初华于成周”完整地、高度地记录证实了笔者对中华文明的历史研究成果,将使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以超越时光的历史光辉,照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之路。 周成王最初在成周建立中华民族的盛世大典,不仅记录在【孟尊】铭文中,同样记录在【叔夨方鼎】铭文中:惟十又四月,王尊大典华在成周。咸华,王乎殷人士齊叔夨,以衮车马贝朋犬封。王休,用作宝尊彝,其万年扬王光人士。周成王奠定的中华民族团结、中华民族认同的“中华”概念,以“盛世华诞”的“成周之会”为标志,成为中华大地人民的共同理念。在成周四方湖古城举行的“华诞”盛会,也标志着“华人”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称谓
66.jpg
    两个在殷商时期饱受蹂躏的西土周氏部落与南方淮夷氏族部落,在周武王、周公、周成王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因为在夏王朝都城遗址、殷商王朝大邑商遗址基础上营建的东都成周城,因为在成周城举行的成周之会,而实现了各氏族部落与民族的团结,“而民和睦,颂声兴”,形成“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的“成康盛世”。对比几十年前周氏部落与淮夷部落在殷商时期的朝不保夕随时人头落地,成为殷商王朝祭品的日子,周成王的“成周之会”无疑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盛会,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
77.jpg
    因此,综合多种历史信息与出土文物,通过多角度的历史研究,位于淮河中游的四方湖古城,不仅是夏王朝的都城,也是殷商王朝时期的大邑商,更是奠定最初中国,形成最初中华民族认同的西周成周城。四方湖古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创造者、承载者与传承者,所谓“中国者,蛮夷之所义行也”“中国失礼,求之四夷者也”。周成王五年的四方湖古城“成周之会”,标志着“中国”“中华”概念的正式诞生与确立。(作者:赵辉中国民族科学家)
参考资料:
    唐际根《三千年前,河南人吃了一个安徽人》
    李敦彦《2017破译“华”字,解开《盂爵》成王迁都大典》 https://tieba.baidu.com/p/5326227511
    李敦彦《2017重释“叔夨方鼎”解周成王迁都举行中华大典之谜》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329/10/38584937_741203887.shtml
33.jpg
44.jpg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8 10: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破译“华”字 解开《盂爵》成王迁都大典盂宁邓伯谜团 图

 邓州征婚交友
本帖最后由 卧马先生1 于 2023-12-28 10:56 编辑



2017破译“华”字 解开《盂爵》成王迁都大典盂宁邓伯谜团 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盂爵》,通高20.2厘米。通体纹饰纤细缛丽,利落清晰,腹身主纹铸上下两组兽面纹,十分罕见。造型端正大方,色泽光亮沉静,古劲 苍美,挺拔而立,全器保存完好,叹为观止。
  

盂爵 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藏


盂爵铭文拓片


参看甲骨文金文华与《叔夨方鼎》和《盂爵》铭文对比图

    现馆藏于“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的《盂爵》,据传出土于清代道光年间,为目前所知商周时期铭文最多的青铜爵,堪称“爵中之王”。 器身內壁有銘文4行21字。铭文内容是有关周王在成周举行祭礼,并令盂宁邓伯,以及赏赐盂一事。作器者盂,与国家博物馆藏大盂鼎的作器者为同一人,是西周早期的重要人物。
    《盂爵》出土230多年来,先后经清代名臣王味雪、陈介祺、毛善庆等人收藏。20世纪初流入日本京都收藏家小川陆之辅之手。盂爵自发现至今,先后著录30余次,吴式芬《捃古录》、吴大徵《愙斋集古录》、罗振玉《海外吉金录》、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刘体智《小校经阁金石文字》、容庚《商周彝器通考》、陈梦家《西周青铜器断代》等均有专文论述。可谓著录清晰,流传有序,历代珍视。
《夏商周断代工程青铜年表·盂爵》铭文释为:“隹王初贲于成周,王令盂宁邓伯,宾贝用作父宝尊彝”。从铭文可知是周成王时器。记载周成王在成周执政的情况,铭文记载周成王成周举行祭礼并派大夫盂慰问邓国君邓伯,赏赐金属铸爵作宝器以作纪念。反复阅读《夏商周断代工程青铜年表·盂爵》铭释,感觉文不对题很懵?
    经仔细逐字甄看,对照《夏商周断代工程青铜年表·盂爵》所释铭文“隹王初贲于成周,王令盂宁邓伯,宾贝用作父宝尊彝”后发现,《夏商周断代工程青铜年表·盂爵》所释,除“贲”字与铭文文字笔画不符外,整理《夏商周断代工程青铜年表·盂爵》的专家不知道依据什么,硬把按照书写顺序应在“宾彝贝”的“彝”字,乾坤大挪移的挪到“宝尊”之后,释为“宝尊彝”了?

    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大。愤,篆文、心,怨恨,不满;贲,大型,大量。造字本义:心中郁结强烈不满。贲bēn形声。字从卉,从贝卉亦声。“卉”指花卉“贝”指金钱。“卉”与“贝”联合起来表示“鲜花与钱币送英雄”。本意战斗英雄。特指冲锋队队员敢死队队员。引申义冲。虎贲:古时指勇士。《孟子·尽心下》“虎贲三千人”。
   《盂爵》第一行第四字,中上部为似丗、卋,下部似丰的笔画结构。铭文笔画与下为贝部的贲字相差非常悬殊,不知《夏商周断代工程青铜年表·盂爵》的专家依据什么释为“贲”的?从贲的字意上讲,贲字不管怎么样断句,在“惟王初贲”或“贲在成周”句中都难找出符合铭文内容的合理解释?
    对比“叔夨方鼎”第二行第三行连续使用两次的字,发现除铭文写法上有细节差别外,此字与下文内容相同都是“华在成周”。“叔夨方鼎”的华字与《盂爵》中的字结构大体相似,“盂爵”铭文中的“华”字与甲骨文金文的“华”字几乎完全相同。研究认为两件不同器物上不同写法的字应为“华”字。“华在成周”所记载的是关于周成王举行迁都大典这一盛世华诞相关的同期历史事件。
    《孟爵》铭文中的“华”字与金文勾状的笔画上下结构惊人一致的相似度,如果说当是没有认出是华字的笔画,可以理解,如果对比“贲”字后还说是《盂爵》第一行第四字是“贲”字的话,那说明要么是没长眼睛和脑子进水了,要么就是赵高的老师谁也没办法。《孟爵》铭文的“华”字与“叔夨方鼎”的“华”字,可以互为辅证作为论定为“华”字的文字依据。
    关于商周青铜器铭文的排列顺序问题,纵观商周青铜器铭文多到几百字少到到几个字的排列,除字的大小不同和一部分文字偏旁在书写时上下左右自由组合外,整体铭文均以自上而下由右及左的排列。
    综合研究认为,《夏商周断代工程青铜年表·盂爵》把“宾彝贝”的“彝”释为“宝尊彝”,首先从形式上存在不符合古代青铜铭文的文字行文书写规范的错误。
    严格遵照铭文排列顺序文字笔画,《孟爵》当释为:惟王初,华在成周,王令盂宁邓伯,宾彝贝用,作父宝尊。
    《夏商周断代工程青铜年表·盂爵》所释“隹王初贲于成周,王令盂宁邓伯,宾贝用作父宝尊彝”。因“贲”字错释和违背原文内容的排列错误,同时造成《盂爵》释意内容也随之产生连带错误。
    《盂爵》铭文虽然简略,但言简意赅,人物事件记载的很清楚。“惟王初,华在成周”句说的是,周成王营建好天下之中的新都并迁都洛邑后,计划在成周洛邑举行一场盛大的华诞庆典,成周之会之初。王令,是周成王为了圆满完成大典盛会所下的命令。盂宁邓伯,是命令盂伯、宁伯和邓伯,宾彝贝用,是王令盂伯、宁伯和邓伯,负责成周之会华诞庆典时天下诸侯的吃喝接待大宴宾客的宴宾之用;负责美酒及彝尊酒器的筹备制作,以备庆典之用;负责成王大封诸侯时周成王赏赐诸侯所需赐贝之贝。“作父宝尊”,当是成周之会后,作宝尊以示纪念此隆重盛会。 “宾彝贝”的“宾彝贝”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类别性质的事和物,与“盂宁邓”三三对应,符合,成周之会所需所用。关于盂宁邓伯,是是盂伯、宁伯和邓伯,在西周时代,是有确切历史依据的。
    邓伯所指邓国的邓伯,应该没有疑问,邓国是周天子所封的候伯之国,历史上直到春秋早期楚国伐申过邓后灭邓,等熟知的邓国历史。
关于《盂爵》中的盂字。盂是商代就很有名的诸侯国盂国,在今河南睢县境内。“盂犬告鹿”讲的就是盂国故事。犬,田猎场的管理人员的名子。(1)辞意是:乙未这天盂国的田猎场管理人员叫犬的人报告说:发现有鹿。(2)辞意是:盂国的田猎场的管理人员叫犬的报告发现有鹿,商王同意去田猎,贞问这次田猎可能有所擒获吗?商代的田猎,不单纯是游乐,同时带有军事练兵性质。诸侯国每年必须向商王朝进贡。所缴纳的贡品,包括奴隶、谷物、家畜、家禽、纺织品、龟版、玉器、青铜器等。例如“雀入二百五十”《甲骨文合集》00678反。“贞致牛五十”《甲骨文合集》08967。西周与商的历史很近,盂国的历史记载,是比较符合《盂爵》铭文的盂国盂伯的。
    宁国,别称宁阳、宁城,宣城代管县级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皖南山区东北侧,东邻浙江杭州,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个县市,距沪、宁、杭三城市170-300公里,是皖南山区之咽喉,南北商旅通衢之要道。宁国名取自《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寓意邦宁国泰,长治久安。宁国市春秋战国时期先后隶属吴、越、楚国地。秦属鄣郡(治故鄣县,今浙江安吉西北 鄣吴镇)。现在的南京市简称“宁”与历史上的宁国有关。宁国灭亡的历史也比较符合《盂爵》宁伯说。
    初侧,盂国今睢县距离东都洛阳500里。宁国今宁阳、宁城,宣城距离洛阳1500里。邓国今天邓州市或襄阳北,距离洛阳近600里。按《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周所属诸侯国很多,盂国、宁国、邓国应都是周天子八百诸侯国之国。关于盂国、宁国、邓国的盂伯、宁伯、邓伯说,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按照重新释读的《盂爵》原文,可解读为,周成王在举行盛大庆典之前,命令安排盂宁邓伯负责宾彝贝事务,事理清楚,符合周成王举行大典程序,应该更符合盂爵本意。
    对比《夏商周断代工程青铜年表·盂爵》所释的“记载周成王成周举行祭礼,并派大夫盂慰问邓国君邓伯,赏赐金属铸爵作宝器以作纪念”之说,不合常理。常言道“无功不受禄”,在没有交代邓伯功绩的前提下,作为候国从尊卑地位上讲,周成王在成周举行祭礼,凭借什么“派大夫盂去慰问邓国君邓伯”并赏赐金属铸爵作宝器以作纪念”,慰问、赏金、铸爵之理单薄于理不通,也无法解释宁。
    《礼记 • 乡饮酒义》:“宾者,接人以义者也”。《周礼 • 司仪》:“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诸公之臣相为国客,是散文宾客通称,对称则宾尊而客卑,宾大而客小”。按照周礼在周成王举行迁都大典之际,候国的邓伯是要献礼以贺的。王初,是说大典还没有开始进行时,这时周成王凭什么派盂去慰问邓伯?不可能是怕他不去? 关于《盂爵》的做器者,到底是盂伯还是盂伯之子,因为《盂爵》中是“作父宝尊”的父字,且不是“父作宝尊”,所以个人认为不可能是盂伯?
    参考扬州仪征县文化馆解放后在破山口地区征集一件“子作父宝尊”铜鼎残片。残片长16厘米,高7厘米,以此推测原器物为圆形鼎,体型较大,厚重,直口,设窃曲纹。其造型纹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反映了南北方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特点。内壁铸刻有阴文“子作父宝尊”字样,字体苍劲有力,为籀篆体。铭文格式为祭辞,此格式流行于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
    此件残片上的铭文不全,大致的意思是:作礼器祭祀先人、颂扬祖德、传遗子孙后代,体现出严格的宗法制度。正如《礼记·祭统》上所说:“夫鼎有铭,铭者自铭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名著之后世者也”。
    “父宝尊”与“子作父宝尊”,虽小有区别应属于同一类型器物,铸鼎者均为子辈,不然不可能称为“父宝尊”。 商周青铜器铭文中,除如《晋司徒伯隘父鼎》铭“晋司徒伯隘父作周姬宝尊彝,其万年永宝用”《大系图录》标明“父作”外,作在父前的居多。不管是“父作宝尊”、“子作父宝尊”、“父宝尊”等尊、鼎、彝、盘、爵等铭文之前都有一个“用”字。关于“用”的本意是使用。
    关于商周尊、鼎、彝、盘、爵等青铜器铭文中的“用”字,多解释为“祭器”之用的“用”意。研究后发现之用的释意解读,并不完整?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尊、鼎、彝、盘、爵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和作为祭器之外,也是代表日常生活中食用和使用常器,并非亡故之后才制作用以下葬或祭祀的,从时间上是来不及的。出土青铜器物尊缶等器中有千年前的美酒,鼎簋中有稻、米、果、仁、家禽野味类动物之骨,都证明很多青铜器就是家用食用之器,证明尊、鼎、彝、盘、爵等青铜器为食用器物。
    研究认为“用作父宝尊”类青铜器,类带父字的青铜器应为晚辈为纪念父之功德特意制作带有纪念性铭文的常用食用青铜器物,亡故之后才作为祭祀器和葬器的。由此推论此《盂爵》首推为盂伯之后所铸,当然也不排除有多件同类型爵器。
    如果铭文中的“盂伯宁伯邓伯说”,能够被最终论定,可以铸爵铸鼎以示纪念的不止盂伯之子,宁伯与邓伯之后辈都可以作器纪念的。
    欢迎大家关注关于《盂爵》铭文的释读与探讨,欢迎多多批评指正。
                                            2017年9月16日 于老河口 卧马居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8 10:56: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重释“叔夨方鼎”解周成王迁都举行中华大典之谜

邓州门户网会员照片
本帖最后由 卧马先生1 于 2023-12-28 18:51 编辑

   
   
    《识典百科》叔夨方鼎词条:https://shidian.baike.com/wikiid/6885828607354289891
    《百度百科》叔夨方鼎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F%94%E5%A4%A8%E6%96%B9%E9%BC%8E?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
    《百度百科》盂爵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B%82%E7%88%B5/12030744?fr=ge_ala

2017重释“叔夨方鼎”解周成王迁都举行中华大典之谜  
/卧马先生(李敦彦)

    2017年8月在研究“荣仲方鼎”发现为“营中方鼎”时,曾初看过2000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伯谦教授主持发掘山西省曲沃天马一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出土于M114:217墓的“叔夨方鼎”铭释及李学勤的考释文章,及《文物》编辑部组织的《曲沃北赵晋侯墓地M114墓出土叔夨方鼎及相关问题研究笔谈》。
  虽然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饶宗颐、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黄盛璋、中国历史博物馆教授朱凤瀚、故宫博物院刘雨、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吴振武、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张懋鎔、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王占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田建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孙庆伟等九位专家各持呈己见,专门研究,多在李伯谦李学勤研究旧说基础上续说和纠结,无更符合铭文内容的新见解。由于“叔夨方鼎”铭文部分文字过于生僻,初读感觉所释“叔夨方鼎”文字疙瘩乱杂无序晦涩难懂,疑多有误读?搜读学术界关于“叔夨方鼎”相关研究少量字释外,整体一直停留在十七年前李伯谦《叔夨方鼎铭文考释》及李学勤之说上几无进展。

2001-2017李伯谦李学勤李敦彦释“叔夨方鼎”铭文对比图
    李伯谦所释“叔夨方鼎”铭文:隹(唯)十又四月,王(酉+彡),大(礻+册)、(卉+本)在成周。咸(卉+本),王乎殷厥士,齊叔夨以(八+冂)衣、车、马、贝卅朋。敢对王休,用乍(作)宝(阝+尊)彝。其万年扬王光厥士。
    李学勤所释“叔夨方鼎”铭文:惟十又四月,王(酉+彡),大(礻+册)(卉+本) ,在成周。咸(卉+本),王呼殷厥士,齊叔夨以(八+冂)衣、车马、贝卅朋。敢对王休,用乍(作)宝(阝+尊)彝。其万年扬王光厥士。
    有文字的青铜器简帛,如第一步文字释读错误,后续研究自然会一起跟着连错。认真研究“叔夨方鼎”铭文,发现问题出在铭文识读上。经过多日研究终于识读出如天书一样难释的尊、典、华、人、端、衮、朋、犬、封等十个关键字的文字之误找出错误根源,揭开“叔夨方鼎”铭文之谜。
    2017年9月10日卧马先生释《叔虞方鼎》铭文:惟十又四月,王尊大典,华在成周咸,华王乎殷,人士端,叔夨,以衮車馬貝朋犬封,王休,用作宝尊彝,其萬年扬王光人士。
    《叔虞方鼎》铭文大意是:在周成王五年,成王亲政后经过十个月营造营中宫;洛邑新都落成之后的第四月,周成王昭告天下将举行尊王大典,邀请天下诸侯人士咸来朝贺,华诞盛会在天下之中的成周洛邑举行,华诞之日天下诸侯纷纷来贺,周成王举行了盛大的封侯大典,站在诸侯官宦人士一端的叔夨,获周成王以衮、車、馬、貝、朋、犬之赏封为晋候之候,为颂扬成王美德,叔夨作宝鼎彝重器萬年扬王,唐叔虞从此成为成王时期西周王朝的风光人士。
    重新释读“叔夨方鼎”铭文所记载的,周成王亲政后,营造的新都洛邑落成举行封侯大典、各方诸侯人士一同前来成周朝贺,周成王在大封诸侯的盛会上,封赏唐叔虞而铸鼎的事件过程。即符合铭文文字,字句通畅外,“叔夨方鼎”铭文所记载的时间、人物、历史事件事实清楚,与周成王迁都封侯大典的历史事件吻合。
    参看以下关于王尊、大典、华、人士、端、衮车、朋犬、封等相关文字考证。
    “叔夨方鼎”第一行首字似隹字的铭文。因为代表猎鹰鸟类的隹字,在记载君王历史的青铜铭文中是释读不通的。虽然隹与唯、惟甲骨文金文有相同的笔画结构,但是不能释读为隹字。唯、惟字义相近,写法上有口心区别。“叔夨方鼎”首字虽无口与心部,但可以释为以隹代惟的惟字省写。铭文中没有口字结构,无释为“唯”的文字依据,李伯谦释隹注(唯)有误,李学勤释“惟”准确妥当。
    “叔夨方鼎”第一行第七个字,李伯谦李学勤释为(酉+彡)也有释为“祼”字的?看后大疑,酉部的酒字虽然像似,但(酉+彡)的彡部与酒水的水部有本质区别。汉字中也没有(酉+彡)的字,无“礻”无“果”的方鼎铭文,没有释为(酉+彡 )和“裸”字的任何文字依据。
  放大左部明确是酉字旁的铭文发现,铭文左部拓片彡部之间右部笔画似相连外,酉下部左右似有如两个不明显的手部模糊痕迹,很像是尊鐏遵樽的某一个字?尊字甲骨文 很多种写法中,除左右位置略有不同外, 尊字与“叔夨方鼎”铭文字体模糊的笔画结构很相似。与上文王字组合“王尊”有尊王之意,有待进一步勘验核实。
  “叔夨方鼎”第二行第一、二个字,李伯谦李学勤释为(礻+册)及研究者释为“大祓”的?大字是没有疑问的,(礻+册)和祓字问题就大了?
  礻+册释读,其实是照葫芦画瓢释读出来的,咋一看是对的,其实大错特错。带册的汉字中笧、粣、栅、姗、删之外,根本没有(礻+册)的这个字。
  祓 fú ,古代用斋戒沐浴等方法除灾求福,亦泛指扫除:祓濯(洗濯)。祓除(古代除凶去垢的仪式)。祓禊(古代民俗,到水滨洗濯,洗去宿垢)。祓字左部的示旁笔画是对得上的,但犬犮之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的“跋”是狗骤然抽腿奔行的样子。笔画与“叔夨方鼎”第二行第二个字右部明确是“册”的笔画完全不搭界?没有一点释为“祓”的文字证据?
  经过认真研究后发现“叔夨方鼎”的这个怪字,即不是李伯谦李学勤所释的(礻+册)的字也不是“祓”字,有充分的关联证据证明这个字就是“典”字。
  “叔夨方鼎”第二行第二个字右部为“册”是没有任何疑问的,关键是左边的礻部?这个字肯定是跟礻和册有关的字。
   典字甲骨文 甲骨文 : 字像两只手捧‘册’,表示这是重要的文献或书籍。金文和小篆典字形变作将简册供放在案上的样子。标准字形与小篆略同。
  典下为丌部。经查金文篆书中丌字上部有带点的写法与示字金文写法相同。
  丌qí古同“其”。姓。垫物的器具;底座。丌字的底座案子的字意与示字祭台的本意是相同的。
  示的汉字演变过程中,金文示有与丌基本相同的写法。


  甲骨文典上部是简册,下部是一双手(廾),是双手捧简册的形状。金文小篆典,是将简册供放案上之形。小篆把下部的“廾”写成“丌(音jī)书放在书架上的样子,后来把一横下边的两竖变成八子底的。金文丌与示字意相近写法似相通,有将丌写作示,演变为(礻+册)的“典”字的可能。
  “叔夨方鼎”第二行第一、二字释为“大典”,即符合铭文笔画文字也通顺。
  综合分析,“叔夨方鼎”第二行第二个字左部为丌或示,右部为册的方鼎铭文文字,符合典字金文演变后的字意,应是金文典的不同写法之一。另外,典字与上文的大组合为“大典”符合方鼎铭文上下前后之意。
  “叔夨方鼎”第二行第三个字,李伯谦李学勤均释读为似繁体葉的(卉+本)字?汉字中没有(卉+本)字。


華,甲骨文。凡華之屬皆从華。
  放大“叔夨方鼎”第二行第三个字发现,如山字的上部顶端,明显都有点状结构,不是一竖直接写成的。研究发现山上部带点的笔画,与华字金文勾状的笔画结构很相似,特别是下部似丰的笔画也疑金文华字。
  本义动词:树木开花的华字,引申字意中有华诞华夏之意,契合“叔夨方鼎”铭文中周成王迁都天下之中,定都于中土成周后大封诸侯,邀天下诸侯举行“中华大典”的中都、华诞、庆典的中华大典之意。
  如果“叔夨方鼎”铭文中华字的中都华诞之说,能够得到最终论定,周成王在华夏之中的中都洛邑举行华典的中华,当是称“中华”一词的源起和最早的文字证据。
  注:关于重释“叔夨方鼎”揭开成王迁都封侯大典,后文更精彩欢迎继续关注。

                                                       2017年9月11日 于老河口 卧马居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30 11: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赵辉:考古新发现,终于解开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

 邓州房产
本帖最后由 卧马先生1 于 2023-12-30 11:56 编辑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赵辉:考古新发现,终于解开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
    视频链接:https://www.360kuai.com/pc/9447c3673a09f409a?sign=360_c9d79732&tag_kuaizixun=None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9 16: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州人才招聘网


古文字考古研究 枯燥乏味 发现研究成果不易,西周青铜器考古研究暂告一段落,

《邓州论坛》首发部分研究文章,已经录入《青铜之周》集欢迎关注批评!!!


门户网就是您的家!欢迎您常回家看看!如果您喜欢邓州门户网,请介绍给您身边的朋友!有了您的支持,门户网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通行证

收藏:19 | 帖子:1万

广播台

精彩推荐

邓州市,邓州网,邓州吧,邓州论坛,邓州门户网
手机客户端
邓州门户网公众微信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电话:0377-62265777